自然流產是懷孕初期的隱憂,大約12%至15%的孕婦曾經有這種不愉快的經驗。還好,絕大多數的孕婦最後終能擁有自己的小孩。只有很少數的人會一而再、再而三的流產,而有所謂的「習慣性流產」。 0.3 %到1 %的夫婦有習慣性流產的困擾,「習慣性流產」,是指連續3次以上的流產。但實際上,對已經有連續2次以上流產經驗的患者而言,精神壓力之大,不是一般人可以想像的。醫師,應該積極地找出病因,提供諮詢,並預估治療之後下次能順利懷孕的機會有多少。否則,再一次的治療失敗只會更加重患者的痛苦,甚至連醫師自己也都會陷入不知所措的窘境。 幸運的是,大多數的習慣性流產夫婦在經過鍥而不捨地努力後,也終能擁有自己的寶寶。
目前分類:產科 (118)
- Mar 06 Sun 2011 00:28
‧習慣性流產
- Feb 13 Sun 2011 21:15
‧妊娠高血壓
妊娠高血壓是懷孕中最常見的高危險妊娠的病症之一,妊娠高血壓會增加母親及胎兒的威脅性,懷孕過程也需要有良好的醫療處置與自我照顧來確保母親及胎兒的安全與妊娠高血壓引起的不適。
- Feb 01 Tue 2011 10:54
‧認識4大胎盤問題
1. 前置胎盤
媽咪生產時,子宮頸必須張開才能將胎兒娩出,當胎盤覆蓋到子宮頸出口時,就會阻礙胎兒的產出或是造成胎盤出血而導致危險,這就是所謂的前置胎盤。
- Jan 23 Sun 2011 13:03
‧胎兒臍帶繞頸怎麼辦?
胎兒臍帶繞頸!會不會窒息?那不是很危險嗎?其實胎兒臍帶繞頸的發生率很高,但絕大部分都能安然無恙,不過還是讓人非常擔心,該如何注意及避免呢?臍帶常會纏繞住胎兒身體的一部分,尤其是頸部,此時就稱為「臍帶繞頸」。除了頸部之外,上肢、下肢、肩膀等各部位的纏繞都可以見到。一般而言,臍帶纏繞脖子1圈者占總生產數的2~3成;纏繞2圈者占總生產數的2.5~5﹪;纏繞3圈者則占0.2~0.5﹪;纏繞4圈以上者則微乎其微。此外,妊娠週數較小時,臍帶繞頸的機率亦較小,隨著週數增加,臍帶繞頸的比率也隨之變大。例如,妊娠20週時臍帶繞頸的機率有5.8﹪,到了42週時則增加到近三成的比率。
- Jan 16 Sun 2011 22:27
‧如何避免流產
準媽媽如何避免流產?在懷孕期間,從胚胎著床至約20週之時,正是胚胎經歷許多發育的關鍵期並發展成可存活胎兒的時期,此時期,胚胎內各器官迅速的發展!遺傳、藥物、荷爾蒙、營養、及氧氣等都是影響胎兒發育的重要因素。若不幸於此時期生產,稱為流產,產下的胎兒是無法存活的。所以,此時期的安胎就是要避免流產!
- Jan 09 Sun 2011 06:51
‧壓力誘發產後憂鬱症
生產是女性生命中的重大過程之一,產後主要由於荷爾蒙的驟降,加上照顧新生兒的環境及周遭壓力因素,約莫有五到八成的女性會有輕微產後憂鬱(Postpartum Blue)的症狀出現,通常在兩週過後即會慢慢恢復正常。不過如果產後憂鬱的症狀持續兩週以上,且越來越嚴重,就很可能是罹患產後憂鬱症(Postpartum Depression)。
- Jan 02 Sun 2011 19:33
‧超音波產檢 不是100%
「明明都已經做了產檢超音波,為什麼孩子還是會有問題?」當產婦及家屬發現辛苦懷胎10月的孩子竟然有某些缺陷或是罹患罕病等問題時,常難以接受,甚至想要和醫師對簿公堂,要醫師給個交代。不過,超音波不是萬能,胎兒的姿勢、影像穿透力等因素,都可能會影響超音波的判讀結果。
- Dec 05 Sun 2010 15:06
‧安胎的方式
安胎的方式和準媽媽的懷孕週數、早產現象的嚴重度有關:
0~3個月.藥物治療
懷孕前三個月的安胎,主要是給予藥物治療—「黃體素」,它可以幫助胚胎著床、維持子宮穩定。但也只針對黃體素分泌不足的準媽媽才有幫助;所以,懷孕前三個月的生活習慣應著重於保持心情平靜、盡量臥床休息、避免性生活等。
8~10個月.臥床休息
懷孕三個月後如果若輕微早產的現象,如子宮收縮、子宮緊繃感,可以先臥床休息,並觀察子宮收縮、子宮緊繃感的次數及強度是否有增加的趨勢,如果是越來越嚴重或出現其他症狀,如出血、破水等則需要立刻就醫。
懷孕37週且胎兒的體重也有2,200公克,那麼就可以讓胎 兒出生。
- Nov 28 Sun 2010 00:09
‧妊娠紋治療
妊娠紋在懷孕期間開始產生,之後隨著肚子愈來愈大,這些紋路會愈來愈明顯,面積也愈來愈大。妊娠紋在開始時,呈紫紅色,之後慢慢變成銀白色,略微凹陷,且皮膚變薄。
- Nov 01 Mon 2010 12:51
‧懷孕與痔瘡
懷孕期間由於荷爾蒙的變化以及寶寶造成的壓力,很容易引起痔瘡的發生。據統計大約有25%~35%的孕婦有合併痔瘡的問題,甚至有研究指出,到了懷孕最後三個月,八成五的孕婦都受到痔瘡的困擾,很值得注意。
- Oct 17 Sun 2010 10:19
‧認識安胎
由於胎兒越早離開母體,生存越困難,所產生的併發症及死亡率也跟著提昇,所以,面臨有早產現象的準媽媽們,除非有安胎禁忌症,否則都應盡力讓胎兒留在子宮內,直到胎兒肺部成熟,方能分娩。只要不是正常足月生產的準媽媽,都有可能遇到「安胎」 處置。那麼何謂「足月生產」呢?足月生產是指,胎兒在媽媽的子宮內待到37週以後,而且胎兒肺部成熟,才算是足月生產。如果在懷孕37週以前,出現下腹痛、陰道出血、子宮收縮甚至是破水等早產現象,醫生就會給予「安胎」處置。
- Oct 10 Sun 2010 10:06
‧妊娠搔癢症
懷孕滿六個月以後,腹部和手腳妊娠紋逐漸明顯,許多孕婦也常出現肚皮、手腳、頸部搔癢難耐的情形。其實這不是什麼嚴重的皮膚疾病,只要透過日常生活的皮膚、飲食作息照護,就能有效舒緩了。
- Oct 03 Sun 2010 09:07
‧吸入胎便危險嗎?
孕婦在產房破水後被發現羊水有胎便時,醫護人員都會不自主的恐慌起來,因為擔心胎兒生下後會產生「胎便吸入症候群」。胎便吸入症候群是指胎兒吸入胎便到氣管內,而引起發肺部的發炎及破壞。其實在1970年代,很多婦產科醫師都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也強烈推行若是在羊水內發現有胎便時,在胎兒剛剛產下尚未發出第一次哭聲時,就應該盡力將胎兒的鼻腔及咽喉內的胎便抽吸乾淨,必要時還要請小兒科醫師幫忙將新生兒氣管內的胎便抽吸乾淨。
- Sep 12 Sun 2010 16:48
‧孕婦水腫
懷孕的中、後期,孕媽媽常常會出現水腫的情形,不過如果孕婦能在食、衣、住、行方面稍加注意,水腫的情況會改善很多。在飲食方面,盡量多吃蔬菜水果,並補充足夠的蛋白質,以免便秘和貧血,少吃高油脂和甜點,尤其不要吃太鹹的食物,否則會加重水腫的程度。在衣著方面,盡量選擇寬鬆、舒適、保暖的衣服,不要穿著緊身衣褲,內褲、長褲或褲襪不要勒的太緊,否則會加重下肢水腫,如果因為職業需要長時間站著,不妨到醫療器材店買一雙孕婦專用的彈性襪,也可以減輕水腫的程度。
- Sep 05 Sun 2010 00:19
‧自然產、剖腹產 產後調理不一樣
產婦自然產或剖腹產後,各別如何進行調理?通常剖腹產者,建議的生化湯服用的帖數,約3~5帖;而自然產,可服用到7~10帖。剖腹產因為有傷口發炎的現象,較建議在藥膳調理上,麻油的劑量可少放一點,或可用茶油來取代。剖腹產手術後,可使用束腹袋,同時應注意勤換紗布、消毒,避免傷口的感染。
- Aug 15 Sun 2010 00:26
‧寶寶能喝母乳 好幸福
媽媽哺餵母乳需要全家人的支持,但過度關心,反而會讓媽媽」備感壓力!研究發現,哺乳媽媽常感到困擾的問題前三名分別為:「奶水不足」、「乳頭破皮」及「乳房腫脹」。一般建議,家人的正確支持與關懷方式,才能幫助媽媽持續哺餵母乳。
- Aug 02 Mon 2010 21:20
‧打B肝疫苗≠不會得B肝
打了B肝疫苗不代表100%不會得到B肝(即感染B肝病毒,成為B肝帶原者),及減少日後罹患肝癌的機率,因此B肝高危險群更要注意定期檢查!
- Jul 18 Sun 2010 10:27
‧早產兒問題多
不足月的「晚期出生早產兒」,這種嬰兒其新生兒時期與嬰兒期的死亡率較高,同時較易罹患呼吸窘迫症、餵食困難、低血糖、新生兒黃膽、體溫不穩定、呼吸暫停等病症,並且更常再度住院、接受點滴與呼吸器治療,更常因疑似敗血症而接受檢查,值得婦女朋友注意。
- Jul 14 Wed 2010 11:54
‧保暖補鈣 舒緩孕期腿部抽筋
腿部抽筋,是許多孕媽咪在懷孕中後期的痛苦夢魘,尤其懷孕5個月以後的孕婦,
血液循環原本不佳,一遇到冷氣團來襲等天冷變化,更是雪上加霜,經常會有半夜
小腿抽筋、痛醒的經驗。懷孕期抽筋,常由以下3個原因引起:
- Jul 05 Mon 2010 09:07
‧早期懷孕流產
「流產」對於每個剛懷孕的女性來說是一種夢靨,然而並不是所有的流產都會造成
不幸的結果,如先兆性流產只是有流產的徵兆,經過適當的休息與治療,仍然
可以正常的懷孕。流產指的是在20週內有陰道出血、下腹痛、腰痠、腹部下墜等
現象,當出現這些症狀中的其中一項便稱為先兆性流產。假使在20週內自然排出
胚胎組織或胎兒出生體重小於500克便稱為自然流產。臨床上到了7週尚無胚胎組
織生長出來則稱為萎縮性胚囊,俗稱空砲彈。如果初期懷孕曾聽到胎兒心跳,
卻在數週後突然沒有胎兒心跳,則稱為過期流產。而反覆流產超過3次以上(包括
3次),醫學上則稱為習慣性流產或重覆性流產,發生的機率大約為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