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很多孕媽咪對「催生」有下意識的恐懼感,但也有媽咪迫不及待地希望產科醫師
在預產期尚未到時就先催生,到底催生的最佳時機為何?媽咪對催生又有何種疑
慮?其實,催生的目的是希望讓胎兒順利娩出,只要擁有正確觀念、正當使用
,可說非常安全。

有些人會把「引產」跟「催生」兩個名詞相互比較,把引產定義為「沒產兆的情況
下給予催生藥」,催生則為有產兆後給予催生藥,增強子宮收縮。不過,兩者之間
其實沒有很大的差別,基本上的意義都是一樣,只是說法有所不同,二者都是為了
讓胎兒能順利娩出,因此不須有特別的恐懼或疑慮。

部分孕媽咪對「催生」有著莫大的心理恐懼,擔心風險較高、甚至覺得「催生比較
痛」。臨床經驗,只要擁有正確的催生觀念,信任專科醫師的判斷,就相當安全。
的確,有些孕媽咪明明已經到了必須催生的時候,但卻不願醫師催生,甚至寧願
選擇剖腹生產來降低風險,但其實,現在醫學進步,只要時機成熟,催生可說是
相當安全的。

 

催生雖然安全無虞,但仍建議須選擇適當的時機,也就是所謂的「瓜熟蒂落」期,
否則,如果未到預產期前太早催生,就會出現即使催生藥開的很強,催生效果仍舊
不好,還是必須等待的窘境,這也表示時機尚未成熟。醫學上的催生時機,是繼續
懷孕可能對母體或胎兒造成不良影響時,為了顧及母體與胎兒的安全,且準媽咪又
有自然生產的意願時,就可以考慮施行催生。醫學上歸納出3個需要催生的時機:

過期妊娠

預產期如果過了太久,胎盤功能退化,會使得子宮的環境不適合胎兒生長,因此
建議採取催生,但並不是過了預產期就必須催生,「預產期跟保存期限的觀念不
同」,臨床上很多孕媽媽誤以為,過了預產期,胎兒就過期了?其實預產期也有
可能因為算法不同而出現前後差異,只要是在適當的範圍內都算安全,不過,如
果超過預產期太久(胎盤退化期約為42週後),胎兒在體內就出現解胎便、羊水
也會變少、胎盤功能退化等問題,使得缺氧的情況變得嚴重,因此需要催生讓
胎兒早點出來。一般建議,如果過了預產期7~10天左右,就應該考慮催生。 

早期破水

只要是足月破水,但卻未出現陣痛等現象時,就要考慮接受催生;這是由於破水
時間過久,可能出現子宮內感染的狀況,因此必須藉由催生,讓媽媽更快進入產程
,降低感染。

母體或胎兒有狀況

由妊娠所引發的孕婦合併症,如妊娠高血壓、妊娠毒血症(子癇前症)等,尤其是
子癇前症,更需要讓胎兒儘快出來,否則會危害到母體或胎兒本身的健康。此外,
若是出現「胎兒生長遲緩」合併有胎兒生長不全時,因胎兒在體內生長吸收不良,
或長的很慢,此時若胎盤功能又差時,產科醫師也會建議乾脆把寶寶生出來後再
慢慢養,否則一旦延遲到胎盤功能無法負荷胎兒成長所需時,就會造成更大的傷害。

催生的方式最主要是讓子宮產生收縮,但也有些藥物是幫助子宮頸軟化,或者使用
機械式催生的方式讓子宮頸擴張。催生方式通常包括人工破水、藥物催生及機械式
擴張,最常使用的方式則為藥物催生,亦即使用可令子宮收縮的催產素,或者讓
子宮頸變軟的前列腺素等。在以前因為醫療不發達,採用的人工破水方式老舊,
容易致生感染,所以老一輩的人都覺得催生不安全,其實,現在催生跟自然引發
一樣安全,但仍舊有許多孕媽媽生產時醫師所做的催生會出現疑惑,只要正確
使用就能減少併發症的出現。

(摘錄自 2009年2月號 媽媽寶寶雜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u1820 的頭像
    hu1820

    胡偉敏醫師‧孕媽咪交流園地

    hu18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