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動在懷孕的過程中是準媽咪唯一可以與寶寶溝通的管道,它不僅能表達胎兒在子
宮內成長的現象,也能與母親建立起某種程度的親密感。研究報告顯示,孕婦自行
測量胎動,確實可以降低寶寶胎死腹中的機率。

顧名思義,胎動指的是胎兒的主動性運動,如身軀的滾動、四肢和軀幹的同時動作
等都是,如果是被動性的運動,像是受到母親呼吸、咳嗽等動作影響所產生的胎兒
動作就不算是胎動。胎動可能是胎兒局部性的運動,如:呼吸、張嘴運動等;也可
能是胎兒全身的運動,如:翻滾運動。根據研究顯示,我們可將胎兒在母體中的狀
態大略分成睡眠及清醒兩個時期。其中睡眠時期又可分成安靜睡眠期及活動睡眠期
。利用超音波觀察,在安靜睡眠期下的胎兒乃處於完全睡眠狀態,對外界的刺激或
聲音都沒有明顯的反應,這時候的寶寶不容易被吵醒,因而此時也幾乎沒有胎動的
產生;若胎兒處於活動睡眠期,則會有種種的不自主運動,如手腳運動、翻滾等,
這時候寶寶的心跳會有加速的現象,並且會對外來的刺激較敏感。此時,準媽咪只
要改變身體姿勢,腹中寶寶就可能會被驚動而醒來。當然胎兒也會有清醒的時間,
在這個時候胎兒全身及各部位的的運動都可被觀察到,例如:肢體運動、脊椎屈伸
運動、翻滾運動、呼吸運動、口嘴運動等。我們若以接近足月的胎兒為觀察對象,
其生活的時間裡有將近25%為安靜睡眠期;60%~70%為活動睡眠期;其餘時間
則為清醒期。由此可見,寶寶有將近75%的時間都在活動。

而胎動可分為自覺性非自覺性兩種

自覺性胎動:在第一胎懷孕約20週左右,第二胎在18週左右孕婦就可以
      感覺到
,這時的胎動是較有規律性的。胎動剛開始並不明顯,
        但隨著懷孕週數的增加,自覺性胎動會越來越頻繁。

非自覺性胎動:
指的則是胎兒本身有動作,但孕婦無法感覺到。透過超音波,
          我們可以很清楚的觀察到非自覺性胎動,如:寶寶眨眼睛、
          張嘴巴或手指腳趾屈曲,甚至身體轉圈。

胎動次數和懷孕週數有關。根據學者的研究,寶寶成長至八週以後,每13分鐘至少
就會運動一次;寶寶成長至20週時,12小時的平均胎動次數約為200次;至32週
時,則約增加到575次;至40週時,約減少到282次。胎動減少的原因是因為:隨
著週數越接近足月,寶寶的體型增大、羊水量減少、寶寶在子宮內可活動的空間相
對減小,故胎動亦隨著減少。不過大抵來說,在正常情況下,胎動次數約為12
小時50次至950次。
然而,準媽媽並不能感覺到所有的胎動,一般而言,準媽媽
較易察覺到的是持續20秒以上的胎動,和較大的動作,並且和當時媽媽的注意力是
否集中也有關係。在所有由機器測得的胎動中,準媽媽若能感覺80%就已屬不易。

胎動的異常原因有許多,大部分是由於缺氧所造成的,例如:胎盤功能不佳、
臍帶繞頸、胎盤剝離等。
所謂胎盤功能不佳,就是由胎盤所供給胎兒的氧氣不足
,較易發生在子癲前症的孕婦。而由於寶寶在羊水內可以自由活動,因此其賴以維
生的臍帶也可能發生纏繞寶寶身體任一部位的狀況,尤以頸部為多;雖然臍帶繞頸
是常見的情況,但若纏繞太緊則會造成寶寶缺氧甚至死亡。胎盤剝離通常會造成媽
媽劇烈腹痛、大量陰道出血和寶寶心跳減速,通常較易發生在有高血壓病史的媽媽
或者腹部受到外力撞擊的孕婦。胎兒若突然缺氧,會短暫劇烈運動,然後很快停止
胎動,所以媽媽若注意到胎兒產生突然的劇烈運動後靜止的情形,表示腹中胎兒可
能有立即的危險,此時應儘速就醫,以確保寶寶的安全。此外,若媽媽本身有疾病
(如:發燒)或不良習慣(如:吸煙或服用鎮定劑),也會造成寶寶活動力減低。
有些情況下,寶寶活動力不變,但媽媽卻因其他因素感覺不到寶寶的胎動,例如:
羊水過多;雖然這種情況下寶寶活動力不變,但羊水過多往往會伴隨一些先天性的
異常,故媽媽應聽從醫師的指示做進一步的檢查。不管是什麼原因,胎動頻率明
顯減少是一個警訊,準媽媽們應儘速尋求醫生的診斷及處理。 

胎動是腹中寶寶健康的證明,而胎動明顯的減少或停止,表示胎兒很可能有危險。
但是事實上,胎動是非常主觀的感覺,每個媽媽都有個別的差異,每一胎的情況也
會有所不同。此外,胎兒也需要休息及睡眠,處於安靜睡眠期狀況下的寶寶,很少
或甚至沒有胎動;或者,因為孕婦正在走動或忙碌,以致於忽略了胎動的感覺。
所以,當準媽媽感覺到胎動減少時,應該安靜下來不要慌張,休息一下後再
觀察胎兒的活動。倘若發現胎動真的減少,甚至停止,則應儘快找醫師做進
一步的檢查。

許多研究皆顯示了胎兒活動能力的減低和胎兒死亡有絕對的相關性。因此,不管是
否為高危險妊娠孕婦,都應養成自我評估胎動的能力與習慣。

(摘錄自 2009/02/20 聯合新聞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u18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