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置胎盤

媽咪生產時,子宮頸必須張開才能將胎兒娩出,當胎盤覆蓋到子宮頸出口時,就會阻礙胎兒的產出或是造成胎盤出血而導致危險,這就是所謂的前置胎盤。

前置胎盤多發生在子宮還未收縮,約懷孕第28週開始,可能會發生無預警性大出血,如果出血量大,媽咪會有出血性休克的危險,而胎兒因為血管連接到胎盤,所以也會引起很大傷害,嚴重可能因此胎死腹中。其中以「完全性前置胎盤」最危險,其次是部分性前置胎盤,而邊緣性胎盤風險較低,至於低位胎盤的危險性則與正常孕婦差不多,採自然生產多半沒什麼問題。

前置胎盤多在懷孕5個月時可看出個大概,因為此階段健保有一次超音波檢查,此時醫師會仔細檢查胎盤,有些孕婦在此次產檢發現有前置胎盤,而心生恐慌與擔憂,其實除非完全性前置胎盤,否則許多部分覆蓋子宮頸口的前置胎盤,到足月時因為子宮下半段還會拉長,胎盤多會脫離子宮頸口,生產時大概只剩2%~3%仍屬於前置胎盤,媽咪不需太過緊張。

2. 植入性胎盤

植入性胎盤又比前置胎盤更為棘手,一般胎盤是「貼」在子宮壁,生產完就會剝落。
而植入性胎盤是胎盤鑽到子宮內,就向大樹的根深入土壤,甚至穿透子宮壁,生產完以後由於無法將胎盤完整剝離,就會造成大出血。如果植入面積很大或很深,開刀時只要嘗試將胎盤剝開就會大出血,而無法收拾,所以遇到這種狀況,而且孕媽咪已經沒有打算再生育了,有些醫師可能會直接將子宮拿掉以保住產婦的性命,而不嘗試著撥離胎盤。

萬一胎盤不只穿透子宮壁,而是已穿透膀胱或其他臟器時,危險性更高,有時需要其他專科醫師加入協助,因此,植入性胎盤對醫師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3. 早期胎盤剝離

胎盤應該是在生產後才會剝離,但若發生在生產前,就稱為胎盤早期剝離,胎盤早期剝離不一定只發生在孕期中的某個階段,從懷孕10幾週到20、30週都有可能發生,不過通常在懷孕20週之後才會正式稱為胎盤,也才能確切下胎盤剝離的診斷,在這之前只稱為絨毛膜下出血。

早期胎盤剝離發生原因包括受到強烈碰撞或是不明原因,其中可能牽涉到一些危險因子(如:抽菸、妊娠高血壓或前一胎有早期胎盤剝離等),少數也可能因臍帶較短,胎兒活動時拉到而造成胎盤剝離。

4. 胎盤鈣化

胎盤會在懷孕的後期開始慢慢出現鈣化情形,據統計33週左右,幾乎一半懷孕媽咪就都發現有胎盤鈣化的現象。鈣化就是老化。
隨著週數的增加,鈣化情形就越明顯,胎盤功能受影響程度就越大,相對的也會對胎兒造成不良的結果,所以,孕婦儘可能要在懷孕41週前生產,不要超過預產期太久(醫學上超過42週就算過期妊娠了)。

胎盤鈣化不一定會在超過預產期前才發生。預產期之前,從超音波便可看出胎盤多少有一些鈣化的點,但這是正常的現象,
就如同人隨著歲月也會產生老化。媽咪們不需擔心,通常醫師也不會把全部的焦點都投注在胎盤鈣化上,畢竟胎盤鈣化而嚴重影響胎盤的功能不會在瞬間發生,只要產檢時胎兒的心跳與媽咪的宮縮都很正常,就不會有問題,而且醫師也不會等問題發生時再做處理。

絕大部分孕婦都可以順利懷孕生產,只有少數會有前置胎盤、早期胎盤剝離等胎盤問題,孕媽咪不需太過緊張,只要配合產檢,並提高警覺,發現異常時立即就醫檢查,就能確保寶寶和自己的健康,平安度過懷孕生產期。

(摘錄自媽咪寶貝雜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u18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